了解如何輕鬆地透過低碳設計提升藥品玻璃容器永續性

了解如何輕鬆地透過低碳設計提升藥品玻璃容器永續性

2025-11-05

在全球醫療產業持續擴張的背景下,藥品容器的環境影響與產品安全性問題日益受到重視。根據最新研究顯示,醫療保健產業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4-5%,其中製藥業是最大的貢獻者之一。在澳洲,製藥業佔所有醫療保健相關二氧化碳當量(CO2e)排放量的19%。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藥品容器對藥品的整體碳足跡貢獻巨大,例如嗎啡生產過程中,僅包裝就佔該產品碳足跡的46%。與此同時,容器密封完整性測試(CCIT)作為確保藥品無菌性和穩定性的關鍵步驟,其方法選擇與標準化也面臨重大挑戰。本文將深入探討玻璃容器在藥品容器中的永續性問題、完整性測試的關鍵技術,以及未來可能的解決方案。

Brown pill bottle with pills and cap on surface

1. 玻璃容器在藥品包裝中的永續性挑戰

玻璃容器長期以來被廣泛應用於藥品包裝,但其環境永續性正面臨嚴峻考驗。生命週期評估(LCA)研究顯示,不同藥品容器的碳足跡差異可達四倍之多,其中玻璃安瓿瓶的二氧化碳當量(CO2e)差異可達19%。玻璃作為主要材料,佔安瓿瓶產品碳足跡的85%至92%,這主要源自於玻璃生產過程中的高能耗特性。

在材料選擇與生命週期評估方面,研究發現玻璃容器在回收情境下表現出獨特優勢—回收可使玻璃製品的碳足跡減少55%至56%,遠高於塑膠的14%至19%。這種差異凸顯了廢棄物管理系統對容器材料選擇的關鍵影響。

玻璃容器的回收利用雖具潛力,卻面臨實務限制。儘管回收泡罩包裝中的鋁可將其二氧化碳當量減少高達81%,但醫院或社區中關於藥品容器材料回收率的數據仍然缺乏,導致採購決策缺乏可靠依據。此外,安全考量也限制回收可行性,例如細胞毒性藥物容器通常不建議回收。專業人士和消費者都需要更清晰、可靠的回收指南,以充分發揮玻璃材料的回收潛力。

2. 藥品包裝完整性的關鍵問題

容器密封完整性測試(CCIT)是確保藥品無菌性和穩定性的關鍵環節,其重要性在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定義中得到強調—包裝完整性是指最終包裝未受損的物理狀況。完整性的破壞可能導致無菌條件喪失,造成嚴重風險和產品浪費。CCIT可分為兩大類:確定性方法(如氦氣洩漏、真空衰減等)和機率方法(主要是微生物侵入測試)。

物理方法與機率方法的比較顯示出明顯差異。確定性CCIT方法基於可預測的物理現象,具有快速和準確的優勢,美國FDA也鼓勵業界採用。然而,這些方法常將缺陷視為理想化模型,忽略洩漏形狀、壁厚等因素的影響。相比之下,微生物侵入測試雖更符合真實風險,但受微生物主動動態入侵、接收細菌和洩漏類型等多因素影響,結果具有隨機性。

微生物入侵風險與測試標準的相關研究發現,洩漏幾何形狀對污染風險有顯著影響。在洩漏流量相同的情況下,錐形孔中微生物入侵的機率遠高於直孔,壁厚也會影響入侵可能性。這表明僅憑洩漏直徑無法準確評估風險,必須綜合考慮洩漏幾何形狀等多種因素。這些發現對現行測試標準提出了挑戰,亟需建立更科學的評估體系。

3. 玻璃容器在實際應用中的問題

顆粒物污染是玻璃容器實際應用中的主要問題之一。腸外液體中的顆粒物可能導致靜脈炎、發炎、全身性發炎反應症候群(SIRS)等嚴重健康風險。研究顯示,從玻璃安瓿瓶中抽取液體時,使用過濾針與傳統針頭在顆粒物污染方面無統計學顯著差異,兩種方法均符合歐洲藥典(Ph. Eur.)和美國藥典(USP)標準。這挑戰了現行指南中普遍建議使用過濾針的作法。

安瓿瓶開啟技術的差異也影響顆粒污染程度。研究比較了手動破瓶技術與安瓿瓶破瓶裝置,發現兩者在顆粒物產生方面無顯著差異。然而,安瓿瓶破瓶裝置能有效降低手部割傷風險(傳統手動破瓶技術的受傷發生率約6%),從職業安全角度值得推廣。值得注意的是,裝置的可消毒性對防止微生物污染至關重要。

過濾針與傳統針頭的效能比較研究得出顛覆性結論。儘管過濾針配有5μm膜,設計用於防止玻璃顆粒污染,但實際測試顯示其並未顯著減少顆粒數量。考慮到過濾針成本是傳統針頭的五倍多,且可能導致醫護人員重複性勞損(RSI),研究建議在無菌藥物復溶過程中優先使用傳統針頭,這對降低醫療成本和環境負擔具有重要意義。

Three brown pill bottles with caps on white

4. 永續性解決方案的設計與實施

低碳材料與容器尺寸優化被證明是減少藥品容器環境影響的有效策略。研究顯示,透過減少空白空間(如泡罩包裝)、縮小容器尺寸或重量,以及選擇碳足跡較低的材料,可顯著降低二氧化碳當量。例如,採用聚氯乙烯(PVC)替代全鋁泡罩可使碳足跡降低55%,而縮小瓶子尺寸可使碳足跡減少32%至59%。

測試方法的改進與標準化是提升容器完整性的關鍵。研究建議,CCIT應超越單純依賴洩漏尺寸評估,轉而綜合考慮洩漏幾何形狀、壁厚等多種因素。雷射鑽孔技術作為一種非外源性洩漏製造方法,可精確控制微孔形狀,為建立更科學的測試標準提供了技術基礎。這種技術能夠製造不同幾何形狀的洩漏,包括直孔和錐形孔,有助於深入研究洩漏形狀對測試結果的影響。

安全與環保的平衡策略需要多方考量。雖然某些安全特性可能與永續性原則衝突,但研究發現並非所有安全措施都會導致環境成本增加。決策者應尋求"雙贏"方案,例如在保證劑量準確性的前提下優化容器設計,或推廣既能保障職業安全又有利於環境的安瓿瓶開啟裝置。這種綜合考量對實現醫療產業的永續發展至關重要。

安全與環保的平衡策略需要多方考量。德源的玻璃容器產品系列展示了如何在醫療包裝領域實現這種平衡。其藥丸瓶提供兩種密封方式:拉帶瓶蓋的鎖口瓶和螺旋蓋的螺口瓶,後者還可選擇塑料或金屬材質,為客戶提供了兼顧安全性和環保性的選擇空間。在光線防護方面,該公司同時提供透明和棕色玻璃容器,既能滿足不同藥品的光敏感需求,又避免了過度包裝。這種設計理念與研究發現相契合,即並非所有安全措施都會導致環境成本增加。德源產品的定制藥油瓶服務更體現了"雙贏"思維,通過精準的容量設計和針孔開口技術,既確保了產品安全性,又減少了材料浪費。這種綜合考量對實現醫療產業的永續發展至關重要,也展現了專業包裝供應商在推動行業綠色轉型中的關鍵作用。

5. 未來研究方向與建議

提升測試方法的相關性與靈敏度是未來研究的重點方向。當前CCIT方法間缺乏相關性,主要障礙在於陽性對照樣本(人工洩漏)的標準化不足。研究建議系統性探索不同洩漏條件對測試方法的影響,特別是洩漏形狀與微生物入侵風險的定量關係。建立物理測試方法與機率方法之間的直接關聯,將有助於發展更可靠且省時的容器完整性評估方案。

推動容器設計的創新與標準化需要產業共同努力。研究顯示,同類藥品容器的碳足跡差異可達76%,這為透過設計創新減少環境影響提供了巨大空間。未來應著重開發既能滿足安全要求又具環保效益的包裝方案,例如優化泡罩排布以減少空白空間,或探索可回收複合材料的應用。產業標準的制定應納入生命週期評估數據,引導設計向永續方向發展。

加強回收系統與政策支持是實現藥品容器循環經濟的關鍵。雖然研究證明回收可顯著降低玻璃和鋁製容器的碳足跡(分別達56%和81%),但醫療機構的回收基礎設施和公眾意識仍有待提升。未來研究應聚焦於:開發安全高效的藥品容器回收流程;評估不同地區的回收率及其影響因素;制定鼓勵回收的激勵政策。同時,需要加強醫療專業人員和消費者的教育,促進容器材料的正確分類與處置。

德源作為專業醫療與製藥容器供應商,其玻璃容器產品線涵蓋注射劑瓶、輸液瓶、凍乾瓶、口服液瓶等多種類型,每種產品都針對特定用途進行優化設計。例如其凍乾瓶具有均勻的瓶壁厚度和瓶底分佈,可最大化凍乾過程中的熱傳導效率;而口服液瓶則在10萬級潔淨車間生產,確保微粒和微生物控制。這些專業設計經驗可為容器標準化提供實踐基礎。未來應著重開發既能滿足安全要求又具環保效益的容器方案,德源的產品採用可回收玻璃材質,並提供棕色和透明兩種顏色選擇以滿足不同光線遮擋需求,這種兼顧功能與環保的設計理念值得借鑒。產業標準的制定應納入生命週期評估數據,引導容器設計向永續方向發展。

Various clear glass bottles on white background

結語

藥品玻璃容器正面臨永續性與完整性的雙重挑戰,需要產業、學界和監管機構的共同努力。本文分析顯示,透過材料創新、設計優化和回收系統強化,可大幅降低藥品容器的環境影響;同時,改進測試方法、平衡安全與環保需求,將提升容器完整性並保障藥品品質。未來的解決方案需基於科學證據,兼顧技術可行性與經濟效益。對於醫療機構和製藥企業,現在正是重新評估包裝策略、採納永續實踐的關鍵時刻。有需要的讀者可進一步諮詢專業顧問,共同推動藥品包裝向更安全、更環保的未來邁進。

 

 

 

 

 

 

 

附錄

  1. 容器密封完整性測試(CCIT)的科學基礎與方法比較
  2. 玻璃安瓿瓶顆粒物污染研究與針頭選擇建議
  3. 藥品包裝碳足跡評估與永續設計策略
分享到:
陳慕凡 (Vincent Chen)

作者

陳慕凡 (Vincent Chen)

醫藥包裝系統法規戰略專家

null
© COPYRIGHT 2025 WEB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