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8年英國醫生威廉·哈維發現血液循環系統,為輸血醫學奠定科學基礎。這項突破性發現徹底改變了人們對血液功能的認知,開啟了輸血治療的探索之路。1665年,理查德·洛爾成功完成狗與狗之間的輸血實驗,證明血液可以在生物體間轉移。兩年後,法國醫生讓-巴蒂斯特·丹尼斯大膽嘗試將羔羊血液輸給人類,雖然短期內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但這種跨物種輸血最終因潛在風險被各國禁止。真正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是1818年,英國產科醫生詹姆斯·布倫德爾首次成功實施人對人輸血,他使用特製注射器為產後大出血的孕婦輸注丈夫的血液,不僅挽救生命,更設計出多種輸血器械,為現代輸血技術奠定基礎。這些早期探索雖然原始,卻為後世開創了全新的治療途徑。
20世紀初,輸血醫學迎來了一系列革命性突破。1900年,奧地利醫生卡爾・蘭德施泰納發現人類ABO血型系統,這一發現從根本上改變了輸血安全性的基礎。蘭德施泰納通過實驗證實,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時會出現凝集反應,這也解釋了早期輸血嘗試為何常導致患者死亡。他最初鑑定出A、B、C(後更名為O)三種血型,兩年後又發現了AB型血。這一重大發現讓輸血從危機轉變為相對安全的醫療程序,蘭德施泰納也因此獲得1930年諾貝爾醫學獎。血型系統的發現不僅提升了輸血安全性,更為後續免疫學研究奠定基礎,成為現代醫學發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1914年,抗凝血劑的發明標誌著輸血技術的另一項重大進步。科學家發現檸檬酸鈉能夠有效防止血液凝固,這使得間接輸血成為可能,不再需要將捐贈者與受血者直接相連。1915年,理查德·劉易森在紐約西奈山醫院成功應用檸檬酸鈉作為抗凝血劑,將輸血程序從直接輸血轉變為間接輸血。同年,理查德·韋爾證明了冷藏抗凝血血液的可行性,使血液可以保存更長時間。1916年,弗朗西斯·魯斯和J·R·特納發明了檸檬酸鹽-葡萄糖溶液,進一步延長了血液的保存期限。這些技術突破為血庫概念的誕生創造了條件,在一戰期間,英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血庫,美國陸軍軍官奧斯瓦爾德·羅伯遜被公認為血庫系統的創始人,他因這項貢獻於1958年獲得美國血庫協會蘭德斯坦納獎。
1937年,芝加哥庫克郡醫院的伯納德·範圖斯建立了美國第一家醫院血庫,創造了"血庫"這一術語。範圖斯的創新在於將血液保存和儲存系統化,建立了一個專門的醫院實驗室來管理捐贈血液。這一模式迅速在美國推廣,幾年內,舊金山、紐約、邁阿密和辛辛那提等地相繼建立了醫院和社區血庫。1932年,蘇聯列寧格勒的一家醫院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血庫,標誌著現代血液管理體系的開端。這些早期血庫雖然設備簡陋,但為後來的血液供應系統奠定了基礎,使血液能夠在需要時迅速提供給患者,大大提高了輸血治療的及時性和可靠性。
1950年,卡爾·沃爾特和小威廉·P·墨菲發明的塑膠採血袋是血庫技術的又一重大突破。這種耐用的塑膠袋取代了易碎的玻璃瓶,不僅更安全、更方便運輸,還允許從一單位全血中製備多種血液成分。1953年冷凍離心機的發明進一步推動了血液成分治療的發展,使血液可以分離成紅血球、血小板和血漿等不同成分,根據患者需要進行針對性輸注。1970年代,全球範圍內開始推行全自願捐血制度,這一制度強調無償、自願的捐血原則,大大提高了血液安全性和供應穩定性。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實施自願捐血制度的國家,血液傳染病風險顯著降低,這套管理體系至今仍是全球血液安全的黃金標準。
20世紀後,血液安全面臨肝炎和愛滋病等傳染病的嚴峻挑戰。1943年,P. Beeson首次明確描述了輸血傳播肝炎的現象,引起了醫學界對血液安全的高度關注。1971年,血庫開始對捐血進行B肝表面抗原檢測,這是第一項針對血液傳染病的系統性篩檢。1980年代初愛滋病的出現帶來了更大危機,1981年報告首例輸血相關愛滋病病例後,1985年FDA迅速批准了首個HIV抗體檢測方法(ELISA)。1989年增加了人類嗜T淋巴細胞病毒I型抗體檢測,1990年推出C型肝炎特異性檢測,1992年實施HIV-1和HIV-2抗體檢測,1996年加入HIV p24抗原檢測,1999年引入核酸擴增檢測技術(NAT),這一連串技術進步使輸血傳染病風險大幅降低。
2002年,西尼羅河病毒被確認為可經輸血傳播的新型威脅,促使FDA在2003年發布相關檢測指南,並於2005年批准首個西尼羅河病毒血液檢測。2014年,FDA核准了美國首個針對血小板和血漿的病原體滅活系統,這項技術能夠有效滅活血液製品中可能存在的病毒、細菌和寄生蟲。根據美國CDC數據,隨著這些安全措施的逐步實施,輸血傳播HIV的風險已降至約1/200萬,HCV風險約1/150萬,HBV風險約1/30萬,現代血液製品的安全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這些成就來自於持續的科學研究、嚴格的監管標準和不斷改進的檢測技術,共同構築了現代輸血醫學的安全防線。
現代輸血醫學已從全血輸注發展到精準的成分治療。1961年,醫學界認識到血小板濃縮物對降低癌症患者出血死亡率的重要作用,開創了血小板輸注療法。1962年,首個抗血友病因子濃縮物問世,為血友病患者帶來革命性治療選擇。1965年,Judith Pool和Angela Shannon報告了冷沉澱生產方法,這種富含凝血因子的製品進一步改善了凝血障礙患者的治療效果。1969年,S. Murphy和F. Gardner證實血小板可在室溫保存,這項發現徹底改變了血小板輸注實踐,使血小板治療更加方便可行。
血漿分餾技術的進步使多種蛋白質製劑成為可能。1940年,哈佛大學的埃德溫·科恩發明冷乙醇分餾技術,成功從血漿中分離出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纖維蛋白原等治療性蛋白。這些製品在二戰期間救治了大量傷員,1941年伊索多爾·拉夫丁醫生使用白蛋白成功治療珍珠港事件中的休克患者,證實了血漿蛋白的臨床價值。1972年血液分離術的引入使特定細胞成分的採集成為可能,為現代細胞治療奠定基礎。進入21世紀,細胞治療與基因療法迅速發展,2017年FDA批准首兩種CAR-T細胞療法用於癌症治療,標誌著血液成分治療進入精準醫學新時代。這些創新不僅擴大了血液製品的應用範圍,也提高了治療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使更多患者受益。
全球血液供應呈現明顯的地區不平衡。在歐洲、中東和非洲(EMEA)地區,每年採集約3500萬至4000萬單位全血,相當於每分鐘有72人捐血。然而,這種供應高度集中在發達國家,德國、英國、法國等歐洲高收入國家擁有健全的捐血體系和完善的基礎設施,能夠確保穩定血液供應。相比之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人均血液採集量僅為歐洲國家的1/5至1/10,經常面臨嚴重短缺,影響孕產婦保健、創傷護理以及鐮狀細胞病和瘧疾引發的嚴重貧血治療。這種差距主要源於醫療基礎設施不足、公眾意識缺乏和經濟條件限制等多重因素。
為應對這些挑戰,國際社會採取了一系列措施。2004年,AABB獲得CDC資助,用於減少非洲和南美洲的輸血傳播HIV。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6月14日定為世界捐血者日,旨在提高公眾對安全血液重要性的認識,感謝捐血者貢獻,並鼓勵更多人加入定期捐血行列。捐血者招募與保留策略也在不斷創新,包括便利的捐血點設置、捐血者獎勵計劃和社群媒體宣傳等。BioIVT等機構在蘇格蘭等地開設專業捐血中心,如2022年在格拉斯哥建立的專門生產LEUKOMAX白血球包的設施,為細胞和基因治療研究提供高品質原料。這些努力有助於縮小全球血液供應差距,但完全解決地區不平衡仍需長期投入和國際合作。
血液製品作為生物製劑,對包材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有極高要求。德源公司針對血液製品的特殊需求,開發了一系列專業解決方案。其採用中性硼硅玻璃或經中性化處理的鈉鈣玻璃製成的容器,能夠耐受350°C除熱原和210°C高溫滅菌的極端條件,確保生產過程中的安全性。這些玻璃材質具有優異的化學穩定性,能有效防止血液製品與包材發生相互作用,避免雜質滲出影響產品品質。
對於凍乾製劑,德源的特殊容器設計優化了熱傳導效率,避免傳統包裝在超低溫環境下可能產生的微裂痕。德源可根據客戶的凍乾製程需求,提供特製的凍乾瓶,改良瓶子形狀以提升熱傳效果。這些技術細節至關重要,因為即使是微量的鋁元素滲出,也可能對長期使用血液製品的患者造成鋁中毒風險。德源的包裝系統經過嚴格的化學耐受性測試,確保在整個有效期內維持血液製品的穩定性和純度。
德源的產品符合各國藥典對血液製品包裝的嚴格要求,能適應血液製品不同的生產工藝條件。無論是液體製劑的高溫滅菌需求,或是凍乾製劑的超低溫加工環境,德源的玻璃容器均能保持穩定性能。這種專注於細節的設計理念,使德源成為全國多家領先血液製品企業的長期合作夥伴。德源的中性硼硅玻璃樽和二類鈉鈣玻璃樽,憑藉其卓越的化學耐受性和加工適應性,在血液製品包裝領域擁有悠久的應用歷史。
輸血醫學正邁向自動化與智能化的新時代。Terumo BCT等公司開發的Trima Accel自動採血系統和Reveos自動血液處理系統代表了這一趨勢。Reveos系統能夠自動從全血捐獻中分離血漿、血小板和紅血球,不僅提高效率,還增加了特定成分的可用性。這些技術進步使血液管理更加精準高效,同時改善捐血者體驗。2023年2月,英國NHS投資150萬英鎊購置25台自動紅血球交換設備,用於鐮狀細胞病治療,預計每年可提供10,000例治療,展示了自動化技術在擴大治療可及性方面的潛力。
從17世紀的早期輸血嘗試到21世紀的高科技血液管理,輸血醫學走過了漫長而精彩的發展歷程。這門學科融合了基礎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臨床實踐,不斷突破界限以滿足患者需求。當今的輸血醫學已成為一門高度專業化的領域,涵蓋捐血者招募、血液採集、檢驗、處理、儲存、分配和臨床應用等完整鏈條。面對未來,輸血醫學將繼續借助科技進步解決全球血液供應不平衡問題,提高血液安全標準,開發更有效的血液製品和替代品,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更大貢獻。對於需要輸血治療的患者和關心這項生命饋贈的公眾而言,了解輸血醫學的歷史與發展,不僅是對這項醫學奇蹟的致敬,也是對其未來潛力的期待。每一滴血液都承載生命重量,每一份安全都需專業守護——血液機構不妨主動聯繫德源顧問團隊,憑藉精細包裝筑牢血液製品安全防線,讓生命的希望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