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製品乾燥技術大突破:冷凍與噴霧乾燥最新應用

血液製品乾燥技術大突破:冷凍與噴霧乾燥最新應用

2025-07-22

血液製品在現代醫療體系中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不僅是輸血治療的核心成分,更是多種救命藥物的基礎原料。人體血液中提取的血漿衍生物已廣泛應用於治療血友病、抗原缺陷等遺傳性疾病,甚至在新冠肺炎等新興傳染病的治療中也展現出獨特價值。這些由珍貴人體血漿製成的生物製劑,其生產過程涉及複雜精密的價值鏈,每一滴血液都承載著挽救生命的潛力。

全球血漿衍生物市場正經歷穩健增長,這股趨勢背後有多重驅動因素。醫療科技的突破性進展是關鍵推手之一——基因工程重組生產技術的成熟,使得許多原本必須從捐贈血漿中提取的化合物,現在能夠透過生物技術手段量產。與此同時,血漿分離技術的革新大幅提升了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等高價值蛋白質的產量與純度。另一方面,全球凝血障礙、罕見遺傳缺陷和免疫性疾病的發病率持續攀升,也進一步推升了對血漿衍生物的需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人口老化加劇和醫療診斷技術進步,以往未被確診的凝血功能異常病例被大量發現,為血液製品市場開拓了新的成長空間。

一、血液製品的生產流程與技術挑戰

將捐贈血漿轉化為安全有效的治療藥物,需要經過一系列嚴謹的加工階段。製造商通常接收冷凍保存的原料血漿,這些血漿裝載於特殊設計的大袋或大瓶中,往往匯集了多位捐贈者的血漿。在進入分餾程序前,必須先進行解凍處理,這個步驟需要精確控制溫度變化速率,以避免損害其中對溫度敏感的蛋白質結構。現代解凍系統配備了低剪切力攪拌裝置,能溫和地逐漸升高溫度,確保血漿蛋白的完整性。

分餾是生產流程中的核心環節,透過物理化學方法將血漿分解成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及各類凝血因子等組分。這一高度複雜的步驟需要能夠穩定處理大量血漿的專業設備,而一體化的全自動系統解決方案成為產業標準。分餾後的血漿需經過多級過濾純化,依據目標分子的大小、電荷和親和力特性進行精確分離。每個提取的餾分都需獨立儲存並進一步純化,透過化學或加熱方法去除潛在病毒和雜質,同時逐步提高活性成分的濃度。在最終配製階段,需添加穩定劑等賦形劑,確保產品在後續加工和儲存過程中維持療效。

Blood collection: Syringe & tube

二、乾燥技術的創新與應用

冷凍乾燥技術在血液製品保存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特別是在保存敏感凝血因子方面表現卓越。這項技術透過將血漿在真空環境下冷凍,再以昇華方式去除水分,能將血漿中的水分含量降至1-2%,從而大幅延長保存期限。冷凍乾燥血漿在院前急救和遠端醫療場景中展現出顯著的物流優勢——不需冷藏即可長期保存,且能快速復溶使用,這對於戰場救護、災難應急等特殊環境具有革命性意義。

噴霧乾燥技術作為新興替代方案,其生產效率較傳統冷凍乾燥大幅提升。該技術將液態血漿霧化成微細液滴,在乾燥室中短暫暴露於熱氣流完成脫水,整個過程可在25分鐘內完成。最新研發的噴霧乾燥系統已能整合新型病原體滅活技術,在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確保產品安全性。相較於需要數天循環時間的冷凍乾燥,噴霧乾燥技術更適合分散式生產模式,有利於在區域血液中心建立彈性供應網絡。

三、病原體滅活技術的進展

確保血液製品的安全性始終是產業首要任務。傳統病原體滅活方法包括溶劑/洗滌劑處理和紫外線照射技術,這些方法雖能有效降低病毒傳播風險,但對某些病原體(如朊病毒)效果有限,且可能影響凝血因子的活性。溶劑/洗滌劑處理透過破壞病毒包膜達到滅活效果,而紫外線照射則能破壞病原體的核酸結構。

新興滅活技術如氣化過氧化氫系統提供了更全面的解決方案。這套系統作為多階段製程的一部分,能將生物指示物減少六個對數級,同時將殘留過氧化氫濃度控制在1ppm以下,避免對血漿蛋白造成損害。現代隔離器系統採用氣化過氧化氫進行生物淨化,配合GMP規範要求的高程度自動化,為無菌生產設立了新標準。多重病原體滅活策略的發展,結合了不同機制的協同效應,大幅提升了血液製品的安全係數,為乾燥血漿產品的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

Syringe & blood cell structure

四、臨床應用與安全性評估

乾燥血漿與新鮮血漿的臨床效果比較研究顯示,兩者在止血功能上表現相當。血栓彈力圖分析結果證實,冷凍乾燥血漿的血塊形成特性和凝血參數與新鮮血漿對照組基本一致。在常溫條件下儲存6個月後,冷凍乾燥血漿的水分含量保持穩定,復溶後的自發性放熱混合過程與生理鹽水的稀釋效應均未影響產品穩定性。血小板受體活化實驗進一步顯示,乾燥血漿中GPIIbIIIa和GPIbα的配體結合親和力與新鮮血漿無顯著差異。

儲存穩定性研究為乾燥血漿的實際應用提供了科學依據。不同溫度條件下的因子活性變化監測顯示,關鍵凝血因子在建議保存條件下活性維持良好。復溶後使用時限評估則確定了各種環境下的最佳使用窗口,為臨床操作規範訂立了基準。這些嚴謹的科學評估證實,乾燥血漿是傳統血漿的可行替代品,特別是在無法取得全血的院前和遠端應用場景中,其物流和儲存優勢更為突出。

五、特殊包裝解決方案的創新

德源公司針對血液製品開發的特殊包裝系統,為乾燥技術的應用提供了關鍵支持。這些包裝解決方案專為血液製品的獨特需求設計,確保產品在生產、儲存和運輸過程中的穩定性與安全性。血液製品作為生物製劑,對環境因素極為敏感,包括溫濕度變化、光線暴露以及與化學元素的相互作用,這些都可能導致質量下降。德源的中性硼矽玻璃樽和二類(經中性化處理的鈉鈣玻璃樽)能夠耐受極端的加工溫度變化,例如高達350°C的除熱原處理和210°C的高溫滅菌,同時在凍干製程中也能抵禦超低溫環境,避免因溫度劇變而產生破損。

此外,德源的包裝系統特別注重減少雜質元素的滲出,尤其是鋁元素,以降低長期使用血液製品患者的鋁中毒風險。針對凍干技術的需求,德源還提供特製的凍干瓶,其形狀經過優化以提升熱傳導效率,確保凍干過程的均勻性和穩定性。這些創新設計不僅滿足了血液製品包裝的嚴苛要求,也為醫療機構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解決方案,進一步保障了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Pharmaceutical glass vials for formulations

六、未來發展方向與挑戰

血液製品與乾燥技術的未來發展將聚焦於技術整合與應用擴展兩大方向。在技術層面,乾燥技術與病原體滅活方法的協同優化將持續推進,目標是在最大限度保留凝血活性的前提下,提升產品安全性。分散式生產模式的推廣有助於建立更具彈性的供應網絡,噴霧乾燥等適合區域血液中心應用的技術將獲得更多關注。

臨床應用擴展方面,戰場醫學與災難應急儲備將是乾燥血漿的重要應用場景。其室溫穩定、快速部署的特性,非常適合資源受限環境下的出血控制復甦。在民用醫療系統的導入策略上,需要建立更完善的臨床證據鏈,並發展符合常規醫療機構工作流程的使用方案。隨著這些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經驗的累積,乾燥血漿有望在更廣泛的醫療情境中發揮救命作用,為全球血液製品供應安全做出貢獻。

結語

血液製品作為現代醫療不可或缺的資源,其生產技術正面臨著從傳統工藝向智能化、分散化轉型的關鍵時刻。冷凍乾燥與噴霧乾燥技術的發展,配合創新的病原體滅活方法和特殊包裝解決方案,正逐步解決血液製品在儲存、運輸和應用上的長期難題。儘管在臨床推廣和技術整合方面仍存在挑戰,但乾燥血漿在院前急救、災難應對和資源匱乏地區展現的獨特價值,已為其未來發展描繪出廣闊前景。對於醫療機構和決策者而言,深入了解這些技術的優勢與限制,將有助於建立更安全、更有效率的血液製品供應體系,最終造福全球病患。

 

 

 

 

 

附錄

  1. 血漿處理:每一滴至關重要
  2. 冷凍乾燥血漿:止血和損傷控制復甦的生物物理分析
  3. 三種不同乾燥血漿產品的實驗比較及使用者評價
  4. 乾燥血漿用於治療重大創傷:過去、現在和未來
  5. 冷凍乾燥血漿與有出血風險的創傷患者 24 小時死亡率的關係
分享到:
null
© COPYRIGHT 2025 WEBER. ALL RIGHTS RESERVED